因此,李三才被劾,顾宪成为他致书宰相叶向高申救。李的被劾起于工部郎中邵辅忠说他“大奸似忠、大诈似直”有“贪、伪、险、横”四大罪;御史徐兆魁采取了同样的行动。于是一面李三才上疏自辩,也有人为他说话,一面是攻者不绝,而神宗一概不理,牵延数月,纠纷越闹越大。叶向高奏言:“三才已杜门待罪,宜速定去留。”神宗依然“不报”此时顾宪成致书叶向高,称李三才廉直;在野名流致宰相的这一私函居然见于“邸报”传播海内。此虽是异闻,而亦足见东林已隐操天下清议。
李三才的案子,最后的结果是:他自请罢官的奏疏“十五上,久不得命,遂自引去,帝亦不罪”变成不了了之。但党争在这一案中已充分表面化,门户壁垒亦在这一案中充分形成。
顾宪成自谓:做京官志不在君父,做地方官志不在生民“居水边林下,志不在世道,君子无取焉”!这是他在东林于讲学以外“讽讥朝政,裁量人物”的理论根据。中国读书人的传统,以天下为己任,他有权这样做,也应该这样做;衡之现代民主政治的法则,更非有此批评的自由不可。但如实际干与政治,就是件非常危险的事,顾宪成为李三才一案开了一个异常严重的恶例。今天我们论明朝党祸,以为东林亦不得辞祸国之咎,主要的原因就在此。
在顾宪成时代,徐兆魁攻东林有言:
浒墅有小河,东林专其税为书院费,关使(按:指浒墅税使)至,东林辄以书招之,即不赴,亦必厚馈。讲学所至,仆从如云,县令馆谷供亿,非二百金不办。会时,必谈时政,郡邑行事偶相左,必令改图。
徐兆魁的话,在当时认为“恣意诬诋”而至末流,却成事实。东林最后的领袖为张溥,学者称“西铭先生”力量足以产生宰相:崇祯十四年周延儒复起,即是张溥的操纵。明史三百八周延儒传:张溥说延儒:“公若再相,易前辙可重得贤声。”其后诏起入京“溥等以数事要之,延儒慨然曰:‘吾当锐意行之,以谢诸公。’既入朝,悉反(温)体仁辈弊政”于此可见东林在政治上的影响力。英国有“影子内阁”张溥此时,可谓“影子宰相”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相邻推荐:奴隶新娘 少男情怀总是诗 超级自走棋系统 深眠(作者:杨溯) 豪门老攻总在我醋我自己[穿书] 唇齿之戏 离人司 我真不想当仙帝 快穿:禁欲病娇大佬的疯批小娇妻 蒋先生在线撩夫 完结+番外 老子要亲死你[H] 最强小农民 北京烟火 当转校生成校草同桌 再敢躲一下试试? 刁蛮甜妻不好宠 暧昧神皇 嫁入豪门后发现我才是公婆亲儿子 七零女配幸福指南 当巅峰遇到巅疯[快穿]